关于我

【一个短信“老油条”的15年自述:从“摇一摇”到“RCS”,我与70字人生的相爱相杀】

如果人生像一条短信,那我这15年大概就是那条被运营商反复“夹了又夹”的长文本——明明想写个诗意的结尾,却总被系统提示“超出70字限制,请删减后重发”。

2008年刚入行时,诺基亚还是街机之王,短信界面绿得能治愈近视,我天真地以为这就是通信技术的终极形态。直到老板让我连夜修复一个“神秘bug”,最后发现是客户把短信内容写成了“你好,我是秦始皇,打钱到XXX”,而我们的系统竟然真让这条诈骗短信冲进了用户的收件箱——那一刻,我悟了:这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代码,是得学会在“傻子欢乐多”的客户需求和“高冷如冰山”的运营商规则之间,练就一身走钢丝的绝活。

后来我成了同事口中的“通道驯兽师”,每天的工作日常包括但不限于:对着延迟飙到5秒的短信通道念咒语(其实是疯狂重试)、在凌晨三点的机房和运营商小哥互相甩锅(“肯定是你们网关抽风!”“不不不,是你们自己协议头写反了!”)、以及开发出一套《论如何用8种方言温柔问候通道祖宗》的故障应急话术。最辉煌的战绩是某年双十一,我抱着服务器发誓“要是今天崩了我就生吞SIM卡”,结果愣是扛住了每秒10万条的验证码洪流——虽然第二天全组集体因耳鸣就医(机房风扇轰鸣的后遗症),但老板含泪给我发的红包足够买三箱金嗓子喉宝。

2015年行业画风突变,诈骗短信开始比菜市场大妈还能吆喝,我被迫转型“反诈鉴黄师”。每天盯着后台数据,能从“你好亲爱的用户”里嗅出杀猪盘的味道,在“恭喜中奖iPhone14”里听出黑产的猖狂大笑。某次拦截了一条声称“转发此短信给10人,话费立刻到账”的魔性内容,忍不住在日志里备注:“建议骗子先去小学重修数学——他编的号码位数比圆周率还多两位!”

这些年最扎心的领悟是什么?不是技术迭代让我的代码成了古董(毕竟从SMPP到HTTP API,我熬走了七代协议),也不是5G消息让短信从“土味直男”变身“花哨小伙”(虽然至今没想明白为啥点外卖非要通过短信弹窗)。而是某天给女儿演示“爸爸的工作多酷炫”,她盯着满屏的验证码日志幽幽吐槽:“这不就是天天在手机里塞小广告的坏人吗?”——那一瞬间,我仿佛听见15年职业生涯“咔嚓”裂开一条缝,里面飘出一行系统提示:“您的人生价值疑似被降权,请联系心灵运营商充值信仰。”

如今,当行业大佬们高谈阔论“RCS将重构消息生态”时,我这个老古董依然坚持每天给客户群发《短信文案防尴尬指南》(核心思想:求您别再用“【】”框营销口号了,用户看了真的会脚趾抠出梦幻城堡啊!)。偶尔午夜梦回,想起那些和通道死磕的青春、那些为了把到达率从99.2%磨到99.3%而掉的头发、那些因为客户坚持在短信里塞emoji而引发的编码惨案……突然就笑出了声。

所以,如果有人问我:“短信会死吗?”我会掏出一台珍藏的诺基亚1100,当着他的面咔咔按下:“看好了!只要人类还懒得记住密码、只要甲方还迷信‘短信触达率99%’、只要丈母娘还在用老人机收‘注意防暑’的关怀——这条缝缝补补70字的江湖,就永远有咱老家伙蹦跶的地盘!”